第二百三十章 辽东叛军-《大明福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方世玉看了一眼,李成桂想要铁岭卫,也是基于朝鲜的国家利益诉求,但大明是肯定不能给的。

    朱元璋狐疑道:“什么问题?”

    “朝鲜不臣之心。他们今天想要铁岭卫,就标志着,他们的政治诉求是扩张,孙儿感觉,应该可以敲打一下他们了。”方世玉耸了耸肩,在不敲打一下朝鲜,李成桂还真以为把女儿嫁到了大明,送到了他方世玉的床上,就能从大明取走土地了。

    他那不是痴人说梦,大明对于土地的诉求,那是非人类的。

    朱元璋点了点头道:“这些事情,你去处理,朕还是要问你,女真要如何处理?”

    方世玉微微迟缓,看了眼徐辉祖和常茂,犹豫道:“两个办法!”

    “说!”朱元璋直接问道。

    方世玉坦言道:“其一,男丁杀绝,从各地牢房里挑选些罪责轻的,流放辽东,分给土地,保证明年辽东的春播不被耽误。”

    “其二,全数打散混编,把他们的什么什么氏啊,全部改成我朝姓氏,内迁,他们只有十几万人。一个村庄放一个,他们都填不满整个大明!”

    方世玉满不在乎,既然女真投降了,虽然全杀了会省事,但站在政治的角度上,那只能图一时爽快。

    解决女真的办法,绝不仅限于杀绝,将他们内迁,每个郡县就四五个女真人,他还能翻起风浪,那就真的是大明该亡了。

    更何况,方世玉打着亡其苗裔,绝其传承的理念,改名,改姓,三代,五代人,他们就和大明境内的蒙古人,色目人,没有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朱元璋点了点头道:“嗯,你先回去吧!”

    愣了愣,方世玉还是躬身说道:“微臣告退!”

    说着,方世玉转身离开了武英殿。

    随着方世玉离开,朱元璋笑了笑道:“你们看,咱这大明福星如何?可有治国安邦之能?”

    “天雷王殿下聪颖,政事,兵事,多有见解,治国安邦,绰绰有余!”徐辉祖倒是不留余力的夸赞着。

    无论怎么说,徐妙锦也是进了方世玉的内宫,虽然这关系有点乱,但支持就是支持,哪怕徐辉祖在方世玉娶徐妙锦这件事情上,颇有微词。

    常茂苦笑一声道:“天雷王治国安邦自是没问题的,只是我怕天雷王太好胜,做事不留余地,斩尽杀绝?”

    朱元璋一眼便看出了常茂心中的担忧。

    并不是朱元璋刻意要询问他们二人的意见,无论方世玉是不是真的能治国安邦,既然他朱元璋选定了这个辅政大臣,那就一定要执行下去。

    如果真的有人认为方世玉不适合,那也应该去见阎王。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!”常茂叹息道,当方世玉说出那句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的时候,常茂就能感受到。

    朱标登基,大明的脚步非但不会停歇,反而会迅速加快,四方征战,穷兵黩武,或许会成为方世玉一生的写照。蓝玉如今基本等同于软禁了,他舅舅尚且如此,何况是他?

    朱元璋微微点头道:“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,咱已经做的很好了,还有句话不是说嘛,儿孙自有儿孙福。你们两个也不小了,当年咱和你们老子打天下的时候,还没有你们呢!

    “现在太平盛世的,不是当初啃树皮的时候了,打仗还是少打的好,但也不能堕了大明的威风,让四周番邦以为大明好欺负。”

    “咱也没什么要求,咱终究是要走的,徐氏,常氏,都是与国同休的!”朱元璋说完这些,话锋一转道:“你们先回去吧,咱也老了,累了,先歇着了!”

    常茂和徐辉祖微微错愕,朱元璋这说话说一半,真的是要人命呢。

    二人连忙躬身,离开了武英殿。

    出了宫廷,过了午门,常茂看了眼徐辉祖道:“你听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吗?”

    “怎么?你会听不明白?”徐辉祖嗤笑道

    常茂叹息道:“当然听明白了,只是我感觉,这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。”

    “如何说?”徐辉祖直接出声询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感觉,皇帝这是要杀人了,他一直在重复自己老了,又敲打我们给天雷王效力,这不是要帮天雷王最后铺路了吗?”

    常茂心中越想越乱,确实,常家和徐家,都可以算作是与国同休的豪门大族,而且无论常家还是徐家,他们在五军都督府,都是身居高位。

    是整个帝国的军队长官,领了圣旨就可以带兵出征的。

    “别问我,回家自己想吧,我已经和五军都督府那边说了,这个冬天,我要冬眠。”徐辉祖并非没有给常茂透露消息。

    至于常茂能不能理解,就看常茂的造化了。

    毕竟,很多事情,他们也不好琢磨的那么透彻,便是琢磨透彻了,也要藏在自己心里,不能分享给任何人。

    常茂点了点头道:“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人在离皇宫二百余米的地方,一左一右,回自己的家去

    而这个时候,方世玉在东宫,思虑良久,也没想明白,老朱头问了自己这么多的,到底是什么意思!

    “想什么呢?”朱紫怡走到方世玉面前,开口询问着。

    “女真叛乱。老爷子让我想办法,解决这帮女真人的问题!!”方世玉神色疑虑道。

    朱紫怡笑着道:“女真叛乱?情况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“怎么样了?他们前脚叛乱,没用两天,就被围堵投降了!”方世玉毫不在意的说着,大明朝的军力,还是非常强盛的。

    北方的卫所根本没有动过,朱元璋似乎也不知是怕招募的新兵蛋子去边防会出乱子,还是他认为,边关的卫所,可以一点点蚕食草原地区,闲时可牧,战时可胜!

    朱紫怡挺着肚子,在方世玉面前晃了一圈道:“刚才太医来了!”

    “院正怎么说?”方世玉邹着眉头,这朱紫怡倒是真特么争气,他和朱紫怡也不过同房三次罢了,其他人也差不多,倒是这朱紫怡直接就跟着怀孕了。

    “还能怎么说,让我少动怒,少生气,别上火,吃些有营养的东西,保准生个大胖小子!”

    朱紫怡丝毫没有一点的羞涩之意,整个大厅,也只有他和方世玉两个人罢了,至于两旁服侍的宫娥,直接被朱紫怡给无视了!

    “大胖小子?我比较喜欢女儿!”

    方世玉正和朱紫怡说话间,一名小太监紧忙跑了过来,躬身在方世玉的身边道:“殿下,殿下!”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方世玉疑惑道。

    “有人敲响了登闻鼓!!人已经被带进宫了,陛下的意思是让殿下先询问缘由,自行决断后去养心殿见驾!”

    小太监语气平缓,不急不躁的说着。

    方世玉愣了愣,登闻鼓哎,别的王朝设立登闻鼓,就是给老百姓看的,朱元璋这个登闻鼓是真的特么好用。

    只要敲了登闻鼓,在洪武一朝,是肯定能得到皇帝的召见,最差,那也是皇太子朱标处理,然后上报老爷子。

    如果朱元璋对朱标的处理方式和结果不满意,还是会亲自出面处理。

    在洪武朝,登闻鼓就是贪官污吏的警钟。

    什么狗屁的僭越,民不告官,在洪武朝不存在这种事。

    “那快去吧,老百姓的事情,才是最重要的!”朱紫怡连忙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反倒是方世玉微微停顿,看了看身上的衣服,开口道:“来,换常服!”刚刚从詹事府罢工,去了一趟武英殿。方世玉还穿着一身赤红色的莽龙袍,穿这样去见老百姓,虽然可以彰显皇家威仪,但方世玉反倒认为,这种威仪,不要也罢。

    脚步急促,一众宫娥翻箱倒柜的找出一套常服给方世玉换上。

    看着朴素的妆容,方世玉照着铜镜道:“人带到那里了?”

    “就在金水桥等着。”小太监连忙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方世玉点了点头,迈开步子,快速向着金水桥的方向走去

    十余个小太监跟在方世玉的身后,毕竟外人进宫,虽然经过了层层检查,身上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东西。

    但安全还是要保障的,让人打一拳头也不舒服不是。

    常言道,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

    当方世玉出现在金水桥时,两男一女,站在金水桥上看着内河,心中万丈宏情。

    原来,他们也是可以进到皇帝老子住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老乡,哪里来的?”方世玉上前躬身作揖。

    那老者倒是有点见识,认出了身后的太监,而方世玉虽是作揖,但弯腰的程度却不大,铁定是个主人。

    老者名叫李顺,拉着儿子和外孙女跪在地上道:“陛下啊!!!”

    “老伯,可不能这样叫,我是天雷王,并非是皇帝,陛下将政务交到我的手里,今天听到老伯敲击登闻鼓,想必是有什么冤情要说,你们有什么事情,跟我说就可以了,我可以为你们做主!”

    “冤情,对,我们有冤情,您是天雷王殿下?”李顺一脸凝重的看着方世玉道。

    “老伯年岁不小,怕是比陛下还大一点了,快起来,坐着说!”方世玉上前扶起了李顺,身后的小太监也是颇有眼色的,赶忙快步上前,拉着李顺的儿子以及外孙女起身。

    “老人家,有什么事情,现在可以说了!”方世玉直接席地而坐,一群太监站在身后,遮挡住了阳光,方世玉开口道:“都坐下来!”

    “诺~”小太监们哪里还敢迟疑,如果他们有权力坐着,谁又愿意站着呢。

    二十余人两相对望的坐在金水桥上,方世玉道:“老伯,哪里人啊?”

    “老朽,呜呜,老朽是西安府,蓝田县人士。”李顺说话时,颇有些泣不成声,也不知是因为感受到了大明皇家的对民亲情,还是怎的,泪眼婆娑的看着方世玉。

    “蓝田县人士,你们蓝田的官员有问题?那你们应该直接捆了他,押到陛下面前,当面对质啊!”

    方世玉没有丝毫犹豫,直接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欧阳伦的事情,方世玉督办的,但方世玉还真的不知道,蓝田县令被拉下马,送进了锦衣卫诏狱。

    这个蓝田县的县令,充其量只是个八品官,甚至蓝田县的任免,都不需要朱元璋同意,吏部可以直接调任。

    而捆绑官员到朱元璋面前对质的事情,也不是没有发生过。为了这件事情,朱元璋还连杀了好几个封疆大吏。

    “没有,没有,我们是来送万民书的!”李顺从怀里取出来一份万民书,恭敬的递给了方世玉道。

    “殿下,一定是锦衣卫,滥杀无辜,欺行霸市,他们抓了蓝田县令陈大人,可这陈大人,真的是个好官,十足的好官啊,他怎么会是贪官呢!”

    “他在我们蓝田县,兴修水利,搭桥铺路,赈灾难民,功德比青天啊,蓝田县在他的治理下,发展的也是很快!”

    “如今锦衣卫突然抓了人,说是陈大人贪污官粮,参与了驸马都尉的走私一事,可陈大人这么好的官,他怎么会贪污官粮,更是牵扯上了杀头的买卖!”

    李顺泣不成声的说着。

    似乎在他心里,就只认准了,这陈大藻,就是个好人好官。

    “陈大藻?这个人我倒是有点印象,锦衣卫上报说,他在蓝田县,明知欧阳伦贩卖朝廷严令禁止的违禁品。为了帮助欧阳伦凑齐五十辆大车,监守自盗,贩卖了一千三百石官粮,那些官粮,可是老伯们灾年的时候,糊口的粮食!”

    “没了它们,一旦蓝田县出灾情,乃至整个西安府出现灾情,朝廷的赈灾粮还没过去,老乡们就要饿殍遍地了!”

    大明朝廷在每个县城都有官粮仓,州府里是大粮仓,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灾情的时候,朝廷反应不及时,物资运输不到位。

    让老百姓出现饿死的事情。

    蓝田县的规模,官仓内每年储备粮是一千五百石,近十九万斤,熬粥节省的话,足够西安府调粮的时间。

    而就算整个西安府都是灾情遍地,有了这笔糊口粮食也足够朝廷腾出手从其他地方,快速运输赈灾粮过去。

    也足够朝廷腾出手从其他地方,快速运输赈灾粮过去。
    第(2/3)页